>您当前的位置:红斑狼疮 > 红斑狼疮危害

红斑狼疮常见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ANA)是指抗细胞核内成分(包括DNA、RNA、组蛋白、非组蛋白、磷脂及各种酶等)的抗体。患多种风湿性疾病,如SLE、RA、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等时,血清ANA均可呈阳性。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肿瘤,甚至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和苯妥英钠等)的患者及一些健康老年人也可出现ANA弱阳性。因此,ANA可作为风湿性疾病的筛选指标,对ANA阳性者不仅要进一步稀释样本以测定其最终滴度,还要进一步了解其属于那一种特异性抗体,以帮助临床诊断。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做ANA筛查,该方法以动物组织(鼠肝、鼠肾)或核内物质丰富的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为底物,国际上一般采用后者。用上述两种底物测得的ANA滴度分别≥1∶20和1∶40时方可判断为阳性。国内一些医疗单位仅报告ANA阳性,而不做滴度测定是不妥的。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ANA标准的筛查方法。5种主要的荧光核型:均质型(相关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ds-DNA抗体;相关疾病:SLE、药物性狼疮、其它自身免疫疾病)、周边(核膜)型(相关抗体:抗ds-DNA抗体,偶可见抗s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相关疾病:SLE、慢性活动性肝炎)、斑点(颗粒)型(相关抗体:抗ENA抗体;相关疾病: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SSc、SS、DM/PM)、核仁型(相关抗体:抗核仁抗体;相关疾病:SSc)和着丝点型(相关抗体:抗着丝点抗体;相关疾病:SSc,尤其是CREST综合征)。

  目前按细胞内分子理化特性与抗原分布部位将ANA分为5大类:抗DNA抗体(包括双链和单链)、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包括ENA和抗着丝点抗体)、抗核仁抗体(包括抗RNA多聚酶-1、PM-1、NOR-90等)和抗其它细胞成分抗体(包括抗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角蛋白、溶酶体等)。

   抗DNA抗体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SLE有较高特异性,患者阳性率约为70%,且抗体滴度的升降与SLE 的活动程度相关,可用其监测SLE的病情变化并观察药物疗效。目前国内多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ds DNA抗体,前者≥20%,后者≥1∶5时方可判断为阳性。

   抗组蛋白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AHA)无特异性,可在多种风湿性疾病中出现,尤其在药物(异烟肼、苯妥英钠等)性红斑狼疮(DIL)患者中阳性率较高,可达95%。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

  种类较多。目前检测抗ENA抗体的方法主要有3种,免疫印迹法(IBT)、对流免疫电泳法(CIE)和免疫双扩散法(ID)。免疫双扩散法通常用梅花孔法进行检测,其特异性高于免疫印迹法和对流免疫电泳法。在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检测中,一般先用免疫印迹法和对流免疫电泳法进行检测,若这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可做出抗ENA抗体阴性的结论;若这两项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则需进一步用免疫双扩散法对结果进行验证。单独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结果判定是不谨慎的。

   抗Sm抗体:对SLE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至今仍被视为SLE的标志性抗体。在SLE中,其阳性率为30%左右,特异性高达99%。抗Sm抗体对早期、不典型SLE的诊断,或对经治疗缓解后SLE的回顾性诊断有很大帮助。但该抗体与疾病活动性无关。

  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也称为抗U1RNP抗体。此抗体是区别风湿性疾病与非风湿性疾病的有力指标,常与临床上的双手指肿胀、雷诺现象、肌炎和指端硬化等症状相关。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中,抗RNP抗体几乎均为阳性,且滴度很高;在其他风湿性疾病中阳性率和滴度均较低。

   抗SSA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可达60%~75%,也可见于SLE(40%~50%)、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和RA等。

  抗SSB抗体:在诊断干燥综合征方面,抗SSB抗体比抗SSA抗体更为特异,是干燥综合征的血清特异性抗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时,SSB抗体的阳性率可达40%左右, 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体内也可出现此抗体。

   抗核糖体蛋白(rRNP)抗体:主要见于SLE,阳性率为10%~20%左右,常在SLE活动期出现,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表现出的中枢神经症状相关。此抗体与抗dsDNA抗体的消长相平行,但与后者不同的是,抗rRNP抗体不会随病情的缓解立即消失,而是持续1~2年后转阴。

  抗Scl-70抗体(抗拓扑异构酶I抗体):因该抗体主要在硬皮病时出现,且抗原分子量为70 kd而得名。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20%~40%。由于在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很少出现Scl-70抗体,故通常认为它是系统性硬化症的血清标志性抗体。有研究发现,抗Scl-70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发生肺间质纤维化的危险增加10余倍,但似乎与心、肾受累无关。

   抗Jo-1抗体(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因患者名字John而得名。此抗体目前被认为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标志性抗体,在多发性肌炎患者中阳性率可达25%左右,在皮肌炎患者中约为10%,在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抗Jo-1抗体阳性率高达60%。

  抗Ku抗体(p70/p80抗体):常见于SSc、PM/DM,特别是二者的重叠综合征中有较高阳性率。此外也可见于SLE和干燥综合征。该抗体与种族有关。

   抗PCNA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对SLE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其阳性率仅为3-6%。

  抗Mi-2抗体:是多发性肌炎的特异性抗体,可见于约15-35%的多发性肌炎和5-9%的多发性皮肌炎患者。抗体阳性对治疗反应好。

   抗Sa抗体:因患者名字Savoic得名。在RA中,其阳性率为40%左右,特异性高达95%。该抗体阳性患者晨僵、关节受累及病情进展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抗RA33抗体(抗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抗体):对RA的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其阳性率约为30%,最初报告其特异性较高,后发现一部分SLE患者也可阳性。

  抗着丝点抗体(抗ACA抗体)
主要用于鉴别系统性硬化症为局限型或弥漫型,该抗体在局限型中的阳性率为80-95%,特别是在CREST综合征中。

  抗核仁抗体

   抗RNA多聚酶抗体:抗RNA聚合酶I主要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阳性率为1-4%。3种多聚酶抗体均阳性者,弥漫型硬化病发生率增加,肾受累也增加。

  PM-1抗体(抗PM-Scl抗体):主要见于多肌炎和硬皮病的重叠综合征,阳性患者预后好,几乎无内脏损害。

   抗原纤维蛋白抗体:又称为抗U3-nRNP抗体,主要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10%。

  抗NOR-90抗体:该抗体罕见,主要见于系统性硬化病。

  抗其它细胞成分抗体

  抗PL-7、PL-12、OJ、EJ抗体:罕见,主要见于多发性肌炎。

   抗信号识别粒子(SRP)抗体:该抗体罕见,主要见于多发性肌炎。

  抗核点型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常与抗线粒体抗体同时出现。也可见于SSc、SLE及重叠综合征。

   抗高尔基抗体:少见,主要见于SLE及干燥综合征。

  抗板层素抗体: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活动型。

   抗肌动蛋白抗体: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活动型。

  抗线粒体抗体:主要检测抗M2抗体,可见于约90%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磷脂抗体

  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C)和b2-糖蛋白1(b2GP1)等。其中抗心磷脂抗体有IgG、IgM、IgA,高水平的IgG型对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最特异。在SLE中阳性率20-50%,在RA中阳性率33-49%。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分子的Fc片断的自身抗体,按免疫球蛋白类型可分为IgM型、IgG型和IgA型等。在常规临床工作中测得的RF为IgM型,约70%~80%的RF患者血清该抗体呈阳性,其是诊断RA的重要标准之一。RF还可在其他多种疾病时出现:如SLE、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和多发性肌炎等风湿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感染性疾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非感染性疾病。约有5%正常老年人血清RF呈阳性。测定RF的方法有乳胶凝集法和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SCAT),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符合率均在90%以上,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的敏感性不如乳胶凝集法,但特异性较高。乳胶凝集法及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均只能检出IgM型RF。一般认为其效价比≥1∶64或≥20 IU/ ml 时有一定诊断意义。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开始认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诊断RA的早期、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最近Gottenberg等报告该抗体亦可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组针对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如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溶菌酶、乳铁蛋白和通透性杀菌蛋白等抗体的总称。该抗体于1982年由Davies等首先在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患者血清中发现。根据荧光染色的表现类型不同,目前临床上常把ANCA分为胞浆型ANCA(C-ANCA)、核周型ANCA(P-ANCA)和非典型ANCA(X-ANCA)三型。C-ANCA 的主要靶抗原是PR3,P-ANCA的主要靶抗原是MPO,X-ANCA 的主要靶抗原尚不清楚。C-ANCA 对WG有较高特异性,典型病例中约90%此抗体呈阳性,而无肾病者阳性率仅为70%左右,病情缓解后C-ANCA滴度下降,甚至转阴。患其他血管炎,如镜下多动脉炎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等疾病时的C-ANCA阳性率均很低。因此,该抗体可作为WG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P-ANCA主要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镜下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SLE、RA、药物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有关。

热点关注红斑狼疮症状 红斑狼疮治疗 红斑狼疮病因 红斑狼疮诊断 红斑狼疮危害 红斑狼疮预防 红斑狼疮药物 红斑狼疮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