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存在哪些问题
- 发布时间:2015-01-29
- 来源:健康频道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根据累及部位不同各异,可引起皮肤、关节、浆膜、心脏、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学特点是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特别是产生针对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本病在世界各地均可发病,多见于青年女性,男女比为1:9,生育年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0,发病高峰在15~40岁。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家族遗传倾向,但并非传染病。未经有效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短,死亡率高,但系统性红斑狼疮不是不治之症,近年经积极有效治疗后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
1、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哪些病因?发病机制是什么?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既有遗传、性激素等内在因素,也与环境因素、药物等有关。在遗传素质、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B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如狼疮肾炎),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如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壁的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分别引起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
2、系统性红斑狼疮会遗传吗?遗传因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起多大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后免疫异常调控的后果。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易感性是多基因决定的。单卵双胎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概率是双卵双胎的10倍;10%~16%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级亲属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增加了8倍或更多;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多条染色体的区域相关。这些都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遗传相关。但单卵双生报告的最高患病率也就58%,故其它因素如环境因素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病中起作用。
3、周围环境中可能存在哪些致病因素?
一些环境因素在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明确的作用。例如:普鲁卡因酰胺能使遗传易感的个体出现狼疮样综合征,当药物停用后,症状消失。其它一些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金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主要在实验室和动物中开展。通常情况下,金属可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和活化,当然也有例外,如汞、金、银能诱导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自身免疫反应。遗传易感的老鼠服用汞、金或银会发生狼疮样综合征。然而,暴露于不同的金属后发生的自身免疫病的机制是不同的。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可能是由于某种物质的缺乏。例如:硒的缺乏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心肌病变相关,当一些病人补充硒后,症状有改善。一些流行病学的研究提示某些因素与疾病相关,如饮食中的碘和甲状腺炎、二氧化硅和硬皮病、红斑狼疮相关。聚氯联二苯与硬皮病、红斑狼疮相关。但三氯乙烯的证据不多。其它如二噁英、杀虫剂、雌激素仍需进一步的证据。其它如紫外线、感染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4、染发和日光浴是否会诱发风湿免疫疾病?
日光浴的紫外线(特别是B光谱)照射能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病情。大约70%的病人有由于紫外线暴露造成疾病活动。DNA暴露于紫外线会增加胸腺嘧啶二聚体,它有更强的免疫原性。角化细胞暴露于紫外线能诱导细胞凋亡。在凋亡过程中,可造成自身分子暴露于免疫系统而成为免疫原。紫外线对细胞损伤可产生热休克蛋白,它可参与自体反应T细胞的激活。其它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紫外线照射对多发性硬化和类风湿关节炎可能有保护作用,但是在遗传易感动物试验中发现紫外线照射可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险性。有研究提示染发剂、电烫发有可能增加女性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危险,但目前没有得到公认。
- 上一篇:红斑狼疮如何安全妊娠
- 下一篇: 红斑狼疮复发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