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 发布时间:2014-12-20
- 来源:健康频道
中药灌肠主要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早、中期治疗,其原理是利用结肠壁具有半透膜作用的特点,使结肠内的含氮物质及水向灌肠液内弥散。因此,当灌肠液与大便排出时,可带走大量的水分和有害物质,从而降低病人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减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中药保留灌肠的灌肠液多以大黄为主药,各家根据自己的经验,配合使用的药物也各异。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泻下的作用,有助于清除肠内的毒素。
在操作时,还应该注意灌肠液不能过凉或过热,温度应与体温接近,在37℃~38C左右最适宜,以免造成病人因冷、热刺激而剧烈腹痛,影响灌肠效果。每次灌肠液的用量应控制在150~200毫升。灌肠时要将灌肠管插入肛门15~20厘米,动作要轻柔,以防止划破肠黏膜。灌肠后患者应侧卧,将灌肠液保留1~2小时后排出。高位保留灌肠应为每日1~2次,患者的排便次数控制在每日3~4次为宜。
- 上一篇: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
- 下一篇: 慢性肾衰竭的常规护理